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新校区概念性方案设计答疑文件
招标编号:HBCZ-20091230-202904
(1)建立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符合我国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医学科技革命的核心推动力量,是国际科技竞争中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对推动现代医学和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高端、高附加值医疗仪器市场(如MRI、CT、PET-CT等)长期以来被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垄断。如果高端医疗仪器及装备不能实现国产替代,将受制于人,对我国医疗安全造成重大隐患。为此,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在编制的《中国制造2025》中将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其中,又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的组织工程与3D生物打印产品、医疗影像、临床检验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健康监控、远程医疗和康复设备研发列为重点攻关内容。此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大幅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疗装备和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支持发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加强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部署医疗器械国产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而这些方面均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
武汉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属的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人工器官、智能医疗装备等领域已有良好基础,取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能够促使我校抓住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医学学科和医工交叉发展,进一步凝聚人才和资源,带动相关学科优化和发展,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成果,尤其打破国外在高端医疗仪器和装备市场的垄断格局。
(2)建立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能够回应社会的急迫需求
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研发的新冠病毒防护设备、病毒快速检测仪器和方法、影像智能处理系统、智慧医疗大数据软件等为新冠病毒的防控和患者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我校药学院开发了纳米孔靶向测序快速检测方法,能够对病毒进行快速检测;人民医院开发的CT影像人工智能处理系统和中南医院开发的5G+AI智能诊断系统解决了准确诊断的问题。以上成果为我校在这次疫情抗击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然而,我国在高端医疗仪器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呼吸机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急需补齐短板。面对这次疫情暴露的问题和挑战,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卫健委及湖北省政府在政策层面和科技研发规划层面为医疗仪器及装备和生物安全产品的研发做出了重大部署,将进行重点投入。通过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能够使我校在这次疫情引发的重大社会需求中抓住机遇,实现应用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突破,为武汉市和湖北省生物医疗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点。
(3)建立建立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是推动我校医学和工程学科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医工交叉、医学与多学科交叉解决临床问题的学科,极具活力和创造性。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麻省理工联合建立了哈佛-麻省理工健康科学研究院,通过融合哈佛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优势和麻省理工的工程学优势,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医疗和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仪器、材料和技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成立了Bio-X项目,融合物理、化学和工程学的优势来推动生物医学发展,解决临床问题,推动学-研-产的转化。近年来,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迅猛,通过不断汲取各学科最新成果、交叉融合,推动改善人类健康。例如,材料科学中的分子设计可望实现与生物组织相结合,催生更多的人工组织和人工器官应用于临床。电子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可望研制更多、更为新颖的植入式和可穿戴式传感器,实现人体生理和疾病状态的实时监控。计算机网络通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使临床医学从住院治疗向着门诊治疗、乃至家庭医疗保健方向发展,实现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快速主动抢占基础前沿科学研究新高地,积极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抓住世界医学发展变革和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发展新机遇,大力拓展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促进相关研究成果集成与转化,摆脱我国在高端医疗仪器与装备、关键医用植入材料、诊断治疗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卡脖子”困境,加快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和产业的建设,成为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
武汉大学在综合实力、人才、研究领域、研究水平等方面,都已具备成立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的条件。建立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有利于更好地凝聚合力,优化学科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各个专业、各个领域、各个团队的合力,并为引进和培养具有医工结合背景和医学+背景的高端人才提供支撑平台。尤其结合业已成立的武汉大学重离子研究医学中心,将形成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产业孵化五位一体的优势,为武汉大学、武汉市、湖北省和中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生物医疗产业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副本封皮为A3白色纸张,不得出现任何文字与图片。(即为一张A3规格的白纸)
答:正本与副本合并包装或分开包装均可。设计方案(暗标)需独立包装,设计方案独立包装后与其他投标文件一起包装或分开包装均可。
答:该项评分修改为:1、项目设计负责人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得6分,具有中级职称的得3分,提供执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及近三月社保证明复印件加盖公章)。2、以项目设计负责人身份主持过校园规划设计项目的,每个项目得2分,最多得4分(提供中标通知书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
答:当投标文件单独密封包装时,则信封指单独密封的包装封面和封套封面;当投标文件合并包装时,则信封指合并密封包装的封面和封套封面。
答:近3个月社保指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连续3个月的社保均可。
答:保留用地范围内蓝线所标注的水体,其他可根据设计需要不予保留。可以根据设计方案修整河岸线。
答:本项目一次规划、一次建设。所给容积率为本地块控制指标,实际容积率根据方案计算。
答:结合地形合理设计。
答:依据所提供cad图纸。
答:传承并有创新。
(1)如下图所示:经现场实地踏勘,我司发现该处现状水塘以经被填,请问设计条件是否按照实际现状为基础条件,请甲方明确。
(2)根据《征集文件》中第三章第1.4条“用地东侧有国家电网规划的500kV高压架空线走廊,其下用地可作为绿化配套用地使用,高压线基座不在用地内设置。”所述,该高压架空线走廊下用地可用为设计用地,但没有明确其用地范围,请甲方明确。根据文件描述,我们推断东侧红线断开的部分为高压走廊。如果是,请问该区域内是否可设置道路连接左右两个红线区域。该区域内的鱼塘水系是否需要保留。总用地面积24.7万平方米,但根据CAD地形图,红线范围内的面积仅为23.2万平方米,如加上周边红线与南侧规划道路之间的不规则零散地块及东北角的缺角,其总面积为24.7万平方米。 请明确用地范围是否包含红线外的这些部分。
答:不包含。两个地块之间的部分为市政高压走廊预留用地,该地块不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其内不能建设建筑物和构筑物,但可以作为本项目绿化配套用地,计入绿化率测算指标。其内可以设置道路与两个规划地块联通,地块内水体结合方案设计考虑,尽量保留。
(3)根据《征集文件》中第三章第1.4条“用地东侧红线外400米为武汉开发区有轨电车T1线终点站”所述,请问该终点站具体方位,请甲方明确。
答:该终点站具体方位见第1条回复中区位图。
(4)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智慧医疗装备研究院是否为两个独立的院区,请甲方明确。
答:按照一个校区进行设计。
答:所给容积率1.65为本地块控制指标,实际容积率结合方案具体计算。不是笔误。
答:提指中标之后的方案优化时间。
答:投标报价中的评标基准价为有效投标报价的最小值。
答:均按照120平方米/每间进行设计,其余不作具体要求。
答:不包含。
答:按图纸标注水体保留。未标注部分结合方案设计考虑。
武汉大学
2020年12月25日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3424号